? 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要改善孩子的行為,可以使用「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說穿了,基本概念很簡單:

當孩子的好行為出現時,家長必須給予鼓勵,反之壞行為則不予鼓勵,孩子的好行為 / 壞行為,就會持續 / 停止。在實際應用上,許多家長會採用「集點」、「打勾」、「畫星星」等方式來做紀錄,讓孩子跟家長都可以更一目了然現在的好行為有多少,還差多少就可以得到獎勵。

但還是常常聽到家長說:

「一開始很有效,可是後來孩子就不感興趣了!」或是「孩子幾個禮拜過後好像就痲痹了,有沒有集到點也無所謂?」

當家長說出這些話時,心裡一定是非常挫敗的,為什麼明明是為孩子好,都這麼用心了,孩子卻不領情呢?

相對的,孩子非常喜歡遊戲,尤其是隨手可得的手機遊戲。手機遊戲不只孩子們喜歡,許多大人也無法抗拒它的魅力而沈迷其中。如果行為治療也可以像手機遊戲一樣讓孩子樂此不疲該有多好呢?

其實一個成功讓人上癮的手機遊戲,除了遊戲本身好玩以外,它的操作模式往往隱藏了非常多厲害的行為治療概念,適時的鼓勵玩家繼續玩下去,因此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以下舉幾個例子,並說明如何應用這些亮點在行為治療中。

一、「每日登入獎勵」可以啟動孩子進入狀態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不想運動?先穿上你的跑鞋,然後走出門就對了!」

開始總是最困難的,因此遊戲設計「登入獎勵」,讓你只要一打開遊戲,就可以得到一個小小的鼓勵:可能是一顆愛心、500金幣、或是一個抽普通卡的機會。

別小看這小獎勵,它會很即時的活化你大腦的酬償系統,讓你更有動力繼續玩下去。往往本來只是想要打開來領個獎勵的人,卻不知不覺又繼續玩了一個小時。

「每日登入獎勵」常常還隱藏一個小細節,那就是「連續登入獎勵」,意思就是:

  • 如果連續登入兩天,獎勵會比第一天再稍大一點
  • 常常在五天或七天時獲得更大的獎勵,如:5000金幣、一個抽特別卡的機會等

試想一下,當你連續登入六天了,大獎就在等著你,第七天你有可能不登入嗎?而七天過去,當你領到這項大獎的同時,你不知不覺已經將打開遊戲這個動作養成了習慣。

因此,如果我們將孩子的好行為設定為:

「放學回家自己把聯絡簿拿出來給爸媽簽名」?可以得三點

那不如再附加一個:「放學後把書包掛在小書桌的椅背上」?可以得一點

用這個很簡單的動作,來啟動孩子接下來「拿出聯絡簿」的行為。

爸媽眼睛要放亮點,當孩子掛好書包時,就要立刻給予口頭鼓勵並加一點。孩子得到鼓勵後,很快就會聯想到:只要再拿出聯絡簿,就可以再得到三點。如此循序漸進,孩子會願意挑戰越來越困難的任務。

當孩子連續做到七天時,也可以設定一個特別的獎勵給他,這個獎勵必須是:

  • 孩子平時很想要,但沒那麼容易得到的事物
  • 或是如以下所述的:「一個額外抽卡的機會」

二、「抽卡」可以提升獎勵的趣味性

當給予固定的獎勵時,孩子很容易就疲乏了。讓我們來看看手機遊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許多的手機遊戲會透過不定時推出新角色,來刷新玩家的感官,更過分的是,這樣的新角色還必須要透過「抽卡」的方式來獲得——

「抽卡」這個概念抓準人類對機率的渴求。

就像抽獎一樣,將獎勵或角色分成「普通」「特別」「最特別」,越普通的獎勵機率越大,最大獎機率越低。這種飢餓行銷的概念在遊戲界早就被用到老了,卻依舊那麼實用。

應用在孩子的行為治療時,可以試試看把獎勵改成現下很流行的「扭蛋機」,孩子得到的點數可以購買旋轉扭蛋機的機會,讓每天的獎勵不固定,如此可以增加孩子領取獎勵時的趣味性。如果覺得購買或製作扭蛋機麻煩,簡單的籤筒也可以達到效果。

 

目前為止,爸爸媽媽們是否開始有些新想法想要實行了呢?先別急,之後我們將持續介紹「期間限定」與「適度分享」的實際應用!

To be continued……

 

>>

 

謝依婷醫師 簡介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目前為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專長為一般精神醫學及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第一本記錄兒少精神科醫師日常的書籍產出中。

如想閱讀更多精神科,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相關優質文章,可至FB搜尋「灣ê靜心課 (臺灣精神醫學大眾資訊網)」。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