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熊 X 格瑞思】合作專欄

撰文/ 莫茲晶 心理師(諮心字第0002479號)

 

「他上課的時候愛擅自走動。」

「小明常常東漏西漏,做事不顧後果,我真懷疑他是過動兒。」

這些話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近幾年,大家對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簡稱ADHD)有更多了解後,越來越多小孩被診斷為ADHD,並需要服藥。根據衛福部(2015)的資料,ADHD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率介於5%至12%之間;台灣本土的研究則在5%至7%,數據的差異乃因不同的診斷工具、診斷標準、樣本而異。到底什麼是ADHD?孩子是真的有專注力的問題,或那是孩子的本質? 坊間有多少孩子是被誤診或被忽略了?ADHD該用藥嗎?在診斷之前,先來了解何謂「專注力」。

 

什麼是專注力?

「寶寶,你看!」當嬰孩注視著父母的臉,露出開心的微笑時,就是注意力的開始。當我們注意到一個刺激,並有能力過濾其他干擾訊息,長時間專注在刺激的處理上,就是專注的能力。如:媽媽交代買醬油,出門時發現沒帶錢,路上遇到朋友,聊天後仍記得回家拿錢買醬油。換言之,專注力就像是在解決問題時,對一連串行為做出排序並且行動的能力。

我的孩子是過動兒嗎?

美國精神醫學會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DSM-5)」的ADHD診斷,涵蓋一個人在控制行為能力的三大類型: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衝動,每個類型都有詳細的症狀(如附件一,或詳請參閱DSM-5)。 一個人的專注和衝動控制能力可能受不同因素影響。父母在家觀察孩子能專注,但老師認為孩子無法好好坐著,那孩子是否有過動問題呢?一個動作排序能力較弱的孩子,可能一次只記得兩個步驟,要他一次記得五個步驟可能就會容易東漏西漏的。要診斷一個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個嚴謹且謹慎的過程,需參考不同方面的因素,如:孩子本身的氣質、發展能力、環境的因素等。我們越審慎評估,方能適當的協助孩子。

 

注意力不足是先天或後天造成的?

基於醫療研究倫理,我們只能從被診斷ADHD與非ADHD推測可能的因素。目前被認為和ADHD有關的大腦區域包含額葉區、尾狀核和邊緣系統,這些區域負責抑制行為、持續專注和抑制反應,同時幫助控制情緒、動機、用語言指導行為和計畫未來。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抽煙、喝酒,尼古丁和酒精會影響胎兒日後的腦部尾狀核及額葉區的發育。

近日也有研究從家庭教養模式探討孩子專注力與衝動控制的發展。 主要照顧者若能敏銳地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與狀態,給予適當的指引,孩子就有機會在大人的引導下,發展出專注、動作排序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可是當主要照顧者較為掌控、放任或不理不睬時,孩子缺乏與大人、環境有效的互動,孩子會越來越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遵守他人的指令或規則,被認為不專心。

 

孩子不能專注又衝動,怎麼辦?

目前醫療上對ADHD最常使用的藥物有利他能或專司達。有關過動兒用藥的議題是一直備受爭議中的。台大醫院宋維村醫師亦曾建議藥物治療不能長久單獨實施,應和其他方法綜合實施,才能達最佳療效。美國小兒醫學權威Stanley Greenspan曾建議在孩子使用藥物治療之前,可以先進行綜合性的治療策略,如:給予孩子適當的運動、協助孩子調節對不同刺激的反應、改善家庭動力關係等。

若孩子真的確診為ADHD,讓孩子正確的了解自己,周遭的人理解孩子的需求,家長、師長與專業人員一同建構孩子適性的發展環境,對孩子的整體發展是更為重要的!

 

是過動?是活動?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寶

無論是ADHD或非ADHD,若從優勢觀點來看動態的孩子,其分心的表現,其實是一種耳聽八方、眼光四方的能力;精力旺盛也可以說是活動力強,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衝動也可以是一種跳脫框架思考的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唯有我們用優勢的眼光看待每個孩子,用包容的心去了解與接納他們,孩子能在愛中成長的同時,你我的心其實也變得更寬廣了!

 

 

>>>

附件一: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D/ADHD)」美國精神醫學會 DSM-5 診斷標準

註:未經專業人員評估,請勿隨意下診斷。

一、注意力不集中

下列 9 項注意力不集中(Inattention)症狀中,出現大於或等於 6 項,且症狀持續出現至少 6 個月,致足以達到直接在社會及學業/職業之影響,且造成有其應有的發展程度不符合,才稱為注意力不集中

  1.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2.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3. 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4. 無法完成老師、家長或他人交辦的事務,包括學校課業、家事零工、或工作場所的職責(並非由於對抗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5. 缺乏組織能力。
  6. 常逃避、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7.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需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等。
  8.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9.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二、過動及衝動

下列 9 項過動及衝動(Hyperactivity-Impulsivity)症狀中,出現大於或等於 6 項,且症狀持續出現至少 6 個月,致足以達到直接在社會及學業/職業之影響,且造成有其應有的發展程度不符合,才稱為過動及衝動

(過動)

  1. 在坐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2. 在課堂中或其它須乖乖坐好的場合,時常離席、坐不住。
  3.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當地跑、跳及爬高等(在青少年或成人可僅限於主觀感覺到不能安靜)。
  4.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5. 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或常像「馬達推動」般四處活動。
  6. 經常說話過多。

(衝動)

  1. 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
  2. 不能輪流等待 (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 。
  3. 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 (如:貿然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

三、某些注意力不足或過動及衝動症狀會在十二歲之前就顯現。

四、某些症狀會發生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情境。(例如:在家裡、學校或工作場所等不同地點之情境,跟朋友或親人等不同對象之情境,或是在其他的活動情境等)

五、須有明確的證據顯示這些症狀會干擾社交、學業或是職業功能,抑或是降低這些功能的品質。

六、須排除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疾患;同時也不符合其他心理疾病(例如:情感性疾患、焦慮症、解離症或人格違常)之診斷。

 

>>>>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    簡介

前身是「格瑞思心理工作室」,於88年1月19日成立。
走過將近六年的開創階段,終於在93年9月立案通過成為「心理諮商所」。
相信在上帝的恩典中,生命有一條出路,人們可以透過尋找與回應而遇見。
不只重視「個人」與「環境」,也重視容易被忽略的「心靈」議題,
並以英文名字”Grace”─ 「恩典」為服務理念,
扮演專業稱職的陪伴者,陪伴人們尋獲這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