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加入奶熊Instagram 

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會因為生活方式、工作型態、族群、運動傷害、創傷等導致,引起的下背痛症狀若不正視可能會變成慢性下背痛。而這些人的力量、肌耐力、組織、肌肉活化狀態都會受到傷害,也由於這些原因脊椎以及軀幹穩定都會受影響。

 

 

為什麼會發生下背痛?

研究發現,造成慢性下背痛的生理原因為:當椎間盤因環狀撕裂以及退化性椎間盤的神經生長因子增加了發炎物質以及和傷害因子,增加了椎間盤的敏感性。

而在疼痛急性期,肌肉會產生脂肪浸潤、肌肉尺寸變小、脂肪組織堆積,而亞急性期肌肉會轉變出纖維化(膠原結締組織取代正常肌肉組織)以及脂肪浸潤的狀態持續進行,最後慢性期則會出現肌肉萎縮(肌肉和肌肉細胞的橫截面積減少)、而纖維化以及脂肪浸潤也會繼續進行。

 

下背痛會讓肌肉無力嗎?

 

下背痛會讓肌肉無力嗎?

腹橫肌以及多裂肌為主要深層肌肉作為腰椎穩定,而淺層的豎脊肌群主要負責脊椎動作,這些動作都跟我們骨盆前後傾、腰椎活動以及穩定都是有關的。

 

從研究可以發現,慢性下背痛以及椎間盤突出,都會有大比例的脂肪浸潤以及肌肉萎縮的狀況:以組織來說,針對腰椎多裂肌以及腰椎脊旁肌,健康組的脂肪浸潤比例<10%,下背痛組的脂肪浸潤大約10-50%,而有椎間盤突出組脂肪浸潤>50%;在性別來說,女性比也高於男性。

但在椎間盤突出組發現,疼痛持續的時間和脂肪浸潤呈正相關,但疼痛表現與脂肪浸潤的狀況沒有直接關係,這也是可能導致長期慢性下背痛的原因。

 

為什麼會下背痛?物理治療師解析3個主因

 

 

什麼因素可能會有下背痛?

以下因子與下背痛相關性相當高:

  1. 軀幹側彎活動度
    ●三篇研究以手指頭在大腿旁滑動的距離(直到疼痛發生或無法活動)作為測量依據
    ●如果側彎活動度不足,發生下背痛的機率高達1.44倍

  2. 大腿後肌柔軟度
    ●如果大腿柔軟度不足,發生下背痛機率約4%
    ●大腿後肌柔軟度會減少腰椎後凸,導致下背僵硬而發展疼痛

  3. 腰椎前凸
    ●腰椎前凸的角度減少(骨盆後傾)會增加下背痛的機率約37%
    ●發現有無下背痛的,腰椎前凸的程度並沒有差異,反正是要注意腰椎前凸角度減少。

曾有下背痛經驗,以及骨盆後傾的角度下降也會提高下背痛的機率。

 

核心運動能夠預防下背痛嗎?

運動能夠幫助我們限制過度的位移和維持結構完整性的能力,換句話說:在進行任何動作時,可以維持以及平衡動作被外在干擾的能力。核心的強度可以保護我們在運動中、或者日常活動中避免受傷、減少受傷風險。

核心運動能夠預防下背痛嗎?

 

但我們還要訓練核心在不同動作、不同速度、不同強度下的穩定度。

而運動可以幫助我們訓練到下列三項:

  1. 腹內壓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腹內壓越穩定,越可以幫助減少運動中脊椎承受的壓力負荷,受傷風險低。

  2. 中軸負荷(Axial load)
    軀幹屈肌和伸肌共同收縮的活動(提高剛性),會讓中軸的負荷增加,提供軀幹更多的穩定度,但只依賴軀幹肌群會造成腰痛的風險,因此要善加利用臀部肌群。

  3. 臀部軀幹肌肉提供的穩定(hip and trunk muscle stiffness)
    控制臀部和軀幹的肌群來提供身體穩定,來平衡以及調節在運動時的控制穩定,不會只靠某塊肌肉調控而造成受傷風險。

最後,如果已經有疼痛問題,請一定要去找專業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找出成因,避免慢性疼痛或有更嚴重的狀況發生唷!

 

 

 

點我領取讀者專屬免費20天運動會籍和燃燒小腹電子書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資料來源:World Gym Blog

此篇為奶熊編輯室 x Word Gym Blog合作授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