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3-4%。聽力損傷可分為輕度(又稱微聽損)、中度、中重度、重度以及全聾,其中微聽損孩子可以聽的到,卻聽不清楚,容易延誤早療時機。而在天性雙耳中重度聽障的發生率約為一千個新生兒中約有一到二名。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約有69,587人確診為微聽損,相當於每100人就有1人有輕度聽力問題。造成聽損的原因包括先天或後天因素,先天性聽損包與遺傳性及非遺傳性(如母體胎內感染、新生兒低體重、缺氧、嚴重黃疸),後天性成人聽損則與疾病、外傷及噪音相關。

 

那麼該如何知道寶寶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嬰幼兒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

以上的指標僅供家長參考,但不能取代專業的聽力檢查。持續觀察之後,若每個階段答案為「否」多於3項以上,建議讓您的孩子立即接受聽力檢查。

 

新生兒聽力篩檢補助

如果寶寶出生有聽力問題,不要擔心,只要是本國籍3個月內新生兒可享有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點我看服務院所名單(112年3月1日更新)

所謂新生兒聽力篩檢是在出生後24-60小時即可於本署合約之醫療院所做聽力初篩;若初篩未通過,應在出院前(36-60小時)進行複篩或是滿月前做複篩。

 

聽力對寶寶發展有什麼影響?

嬰幼兒聽語發展之黃金時段是在3歲以前,剛出生的嬰兒,其週邊的耳蝸雖已發育完整,但大腦聽覺中樞是在出生後,不斷受環境的聲音刺激,才得以發育完成。3歲以後人腦的可塑性逐漸變差,大腦中原先被設計用於聽力、語言的細胞逐漸轉變成其他用途,故此時要再讓它恢復原有的聽語功能,就相當困難。而這3年當中,又以前6個月之聽力對聽語之正常發展最重要。

0~3歲的聽覺經驗會影響認知的發展、語言技巧的學習和抽象觀念的瞭解,這個時期是各項學習、發展的關鍵期

 

 

聽力觀察是一輩子課題

新生兒時期聽力篩檢正常,並不表示孩子從此聽力絕對正常,因為有很多聽障是漸進性的,也有許多後天因素會使原本正常的小孩變為聽障,例如中耳炎、腦膜炎,所以還是要注意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對聲音的反應、對語言的瞭解,語言的發展以及是否有任何不尋常的舉止,如左邊來的聲音反而轉向右邊去找,聽電話一定只用一邊耳朵聽…等,如果有的話,必須儘早請教專家/醫生協助。

 

 

延伸閱讀>>>

新生兒聽力篩檢補助服務方案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資料來源:衛福部

文章整理|奶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