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準備出生時,胎兒的頭會朝下,屁股會在上面,手腳則可以在空間比較大的子宮上方活動;而有些寶寶到了接近預產期時,還是不願意將頭轉到媽媽的骨盆腔來,就形成了「胎位不正」。

所謂胎位不正,包括:臀位、臉位、額位和肩位;臀位是最常見的胎位不正,約佔了3-4%。

「胎位不正」要如何解決呢?準媽咪們一起來瞭解吧!

 

 

正常胎位

正常的胎位為頭位,即頭在下面;但即使胎頭在下面,跟骨盆角度的配合也很重要。

臨床上,「枕骨前位」是最有利於順產的姿勢,指的是胎兒枕骨(後腦杓)靠在孕媽咪的肚皮,而臉部面向孕媽咪的尾椎,

這樣的姿勢能順應產道的曲線,因此是最佳的分娩姿勢。

 

 

為什麼會「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與胎兒大小、子宮腔大小及形狀有關,如:

◽羊水過多或早產

◽多胞胎妊娠

◽子宮內胎盤大小與位置,如:前置胎盤、床位置太高等。

◽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子宮內膈膜、子宮肌瘤等。

◽多胎次經產婦,造成子宮腔空間改變,以及鬆弛的腹肌對子宮失去支撐。

◽胎兒先天性異常,如:水腦或無腦兒。

◽前胎懷孕也是胎位不正者

 

 

如何知道自己胎位正不正?

大部分的孕婦在後期的產檢中,都會被告知胎位是否正常,但還是有些胎兒是無時無刻在變換位置的。

如果在肚臍上方摸到一顆硬硬圓圓的東西,就要懷疑胎頭在上面;內診檢查時,如果沒有摸到硬硬的頭蓋骨,也要懷疑胎位不正;胎心音監測時,聽到心跳的位置過高,也得特別注意。這些都要用超音波進一步確認。

而有的孕媽咪其實可以藉由寶寶踢的位置改變,在產檢還沒有照超音波時,就知道胎位有沒有轉正了!

 

 

胎位不正只能剖腹產嗎?

醫師表示,胎位不正仍建議以剖腹產的方式生產,若選擇自然產,則產程遲滯的風險高,且生產過程也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例如:臀位為屁股先行露出,但若胎兒手部位置不佳,就可能會卡在產道,進而導致胎兒手部神經叢受傷。

此外,臀位的孕媽咪如果想要自然產,也需要符合一些條件,例如:胎兒應儘量保持在2500~3500公克之間,且經產婦又比初產婦適合,因為經產婦的子宮較初產婦鬆弛。

 

 

如何矯正胎位不正?

✔膝胸臥式

「膝胸臥式」是目前最常採用的矯正方式,既然寶寶的姿勢是顛倒的,那媽咪也可以試著將腹部的空間倒轉過來,臉部側向一旁,雙腿呈跪姿,然後將前胸和手臂平貼在床上,再將臀部盡量翹高,希望藉著子宮空間的倒置讓寶寶回到正常的胎位,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10分鐘。

但要提醒的是,並非每個寶寶的胎位都可以因為膝胸臥式而被矯正過來,如果仍有自然產的困難,醫師會和孕媽咪討論剖腹的可能,以最安全的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

若在矯正過程中有子宮收縮、腹部劇烈疼痛、陰道出血或胎動減少等狀況,應立即停止,並至婦產科檢查。

 

✔胎兒外轉術

「胎兒外轉術」是先讓子宮停止收縮、完全地放鬆休息,再以超音波確定目前的胎位軸向(寶寶脊椎的方向),並讓小寶寶的頭和臀部固定成朝向肚子姿勢,順勢將寶寶推轉成頭下腳上的正常胎位。

但胎兒外轉術施行有一定的風險,例如:在推轉的過程中過度牽扯臍帶,寶寶可能因此心跳降低,因為胎兒死亡率偏高,所以鮮少使用。

其實現今剖腹產的手術安全性比胎兒外轉術還高,也很少有孕媽咪願意冒險施行,除非媽媽本身剖腹產危險性高,像是對麻藥過敏、有凝血功能問題等,因不適合自然產以外的生產方式,所以會等到36週以後確定寶寶胎位仍未轉正時,在有經驗的醫師評估下才會施行胎兒外轉術。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資料來源:

  1. 聯合新聞網
  2. 彰化醫院婦產科衛教
  3.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4. 媽媽寶寶

奶熊工作室|整理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