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單親媽媽,獨自一個人照顧三個幼齡孩子就是我的日常。

平時忙了一天,傍晚趕著接孩子放學回家後,我進廚房準備晚餐。我要求三個孩子在媽媽煮飯時,留在客廳玩,好讓我在廚房火力全開,以最快的速度「十分鐘上菜」。

然而,我的計畫經常被孩子們打斷。不是老二傳來一陣哭聲,說:「媽媽,妹妹咬我!」就是老大發脾氣,對老二生氣大吼道:「我不聽我的,我不要跟妳玩了!」然後老二又玻璃心碎一地,委屈的哭著跑來廚房找我告狀。

不過想專心煮個飯,怎麼這麼困難?我經常得停下手邊的工作,到客廳扮演「包青天」居中協調,有時我的情緒也會被她們的吵鬧聲翻攪,乾脆下令一聲:「這麼愛吵架,通通去罰站!」搞得三個孩子都哭了……。

這樣的戲碼在我家經常上演,一歲多的老三破壞力強,仗著自己年紀小,姊姊不敢對她怎麼樣,更加無法無天。七歲的老大也覺得自己真的是「老大」,掌控欲很強,喜歡自己訂下一堆玩遊戲的規則,要求三歲的老二遵守,老二夾在中間,姊姊和妹妹都比她強勢,除了找媽媽告狀,她似乎沒有其他的出路。

但其實,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啊!一歲多的老三還不太能夠溝通,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大姊喜歡訂規矩,要跟她玩就得聽她的,好像也沒錯?

我上網查了很多教養專家教的解套方法,發現孩子爭吵告狀,他們需要的是大人的「同理」,而非提供「解決之道」。於是,我試著站在老二的立場,當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跑來跟我告狀時,我不隨著她的情緒起舞,只冷靜的跟她說:「告訴媽媽,發生什麼事了?」沒想到這句話像有魔法一樣,通常能夠瞬間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讓她收起眼淚,認真的向我敘述事件發生的過程。

原來是老三為了搶玩具,咬了姊姊一口。聽完老二的陳述,我不做任何裁判,我只抱著她,安慰她。老三還不太會說話,看到媽媽抱姊姊,立刻發出抗議的聲音,表示「我也要抱抱」,我告訴她,「妳咬姊姊,姊姊會痛,所以媽媽要抱姊姊,妳下次不能再咬姊姊囉。」這個階段的老三,經常用打人、咬人發洩不滿的情緒,我試過幾次用「愛的小手」來懲處她,卻一點效果也沒有,我認為建立她「我咬姊姊,媽媽就會抱姊姊」這樣的因果觀念,比處罰她更能淡化她咬人的動機。

 

平息孩子們的紛爭後,我把三個孩子都聚在一起,問他們:「下次遇到這樣的狀況,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老二回答:「下次妹妹搶我的玩具,我就先給她,等她不玩了,我再玩,這樣她就不會咬我了!」看來,老二天生就有一套自保之道。

「那姊姊呢?兩個妹妹在吵架,妳可以怎麼做?」

我這麼問,除了建立她們對於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更是為了讓老大明白,妹妹們吵架,你也可以想辦法幫助她們。家裡任何一個人遇到問題,其他人都不應該置身事外。

 

換做大一點的孩子吵架,許多專家會建議讓孩子自行溝通談判,培養解決衝突的能力。

我媽媽的教養觀念很前衛,很早就奉行這套黃金守則,我和姊姊吵架,自行解決,她選擇不介入,但這卻造成了我姊姊「關起門來大欺小」,我還投訴無門,委屈只能「自行解決」。這樣的童年經驗也造成我某種層面消極的性格,遇到衝突時,我寧可放棄自身權益,也不想費勁去爭取。

 

因此,當孩子們發生衝突時,我除了讓他們「坐下來好好溝通」,我也會在旁邊陪伴他們,對他們所提出的「和平協議」給予讚美或導正。我會東邊站一下、西邊站一下,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媽媽的肯定和讚賞,也曉得媽媽會保護她們。隨著一次次的爭執,我們家漸漸發展出一套手足相處的潛規則,吵架、告狀的事件也越來越少發生,媽媽終於可以安心煮飯了!

 

我覺得手足衝突和夫妻吵架很相似,處理得好可以越吵越契合,處理得不好,就會造成更大的分歧,讓兄弟姊妹長大後漸行漸遠。孩子們一起玩,偶爾吵架是難免的,但若常常爭吵,甚至只要爸媽不在場,孩子們就吵架,那代表孩子的心裡正在發出警訊,可能是覺得爸媽不公平,可能是需要更多被關注……,只要我們多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不隨意給孩子貼上「就是愛吵」、「愛告狀」的標籤,手足吵架其實是讓父母多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也讓孩子明白,「想吃糖,不見得要用吵的,用說的,更有效!」

 

>>

 

黎詩彥 簡介 |   粉絲專頁

政治大學廣電系畢業,曾任職於雜誌社、企管顧問公司,目前專職寫作。

大學四年級出版第一本創作散文集,即獲佳績,2004年以《我愛你的100個理由》登上東南亞最大連鎖書店——大眾書局暢銷排行榜第一名,至今已出版三十多本小說和散文集。

她是暢銷愛情作家,也是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期許透過文字分享,讓許多有相同境遇的人,都能在她的字裡行間中找到安慰與力量。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