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爸爸媽媽看到小孩吐了就立刻傻住了,發生什麼事了?聽說是不是不能喝水?能不能進食呢?其實小兒嘔吐是在小兒科門診相當常見的症狀,造成嘔吐的原因也一時無法全都說明白,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兩大類,讓我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一、腸胃型嘔吐
最常見的是急性腸胃炎。
其次
- 胃食道逆流
 - 消化性潰瘍
 - 盲腸炎
 - 肝炎
 - 膽管炎
 - 先天性幽門狹窄
 - 腸道阻塞
 - 餵食過量
 - 食物中毒
 - 某些藥物作用
 
二、非腸胃型嘔吐
最常見的是一般感冒咽喉炎所引起的嘔吐。
其次
- 支氣管炎或肺炎劇咳引起嘔吐
 - 腦瘤、腦出血或腦膜炎造成腦壓上升引起嘔吐
 - 糖尿病等代謝因素
 - 疾病
 - 暈車
 - 心理因素
 
小孩嘔吐了該怎麼辦?
準備:毛巾、塑膠袋或容器,以便嘔吐之用。
姿勢:側躺或坐著。
動作:清除口中異物,換衣服、去除嘔吐味道。
禁止:馬上餵食(會造成吸入性肺炎)。
觀察:
一、嘔吐物的形態或內容物
- 嘔吐是否為噴射狀
 - 嘔吐的東西是否含食物、膽汁、血塊或痰
 - 嘔吐的時間是吃完馬上就吐?還是不吃也會吐?(吃完才吐比較可能是腸胃型嘔吐)
 
二、嘔吐時有無其他症狀
- 呼吸喘、發燒、畏寒、咳嗽、流鼻水、肚子脹或痛、腹瀉、頭痛、抽筋或意識不清等
 
三、其他
- 是否脫水(小便量有無減少、嘴唇是否乾裂、哭沒眼淚、眼窩凹陷、皮膚乾燥)
 - 是否因無法進食造成低血糖症狀
 - 最近體重有無下降
 - 精神活動力是否較平常差很多,甚至冒冷汗、手腳發抖、注意力不集中
 
嘔吐之後的處理
一、症狀輕微者
(一)若無其他不適,可休息1~2小時後,先喝少量開水或電解水1~2口看看情況。
(二)使用止吐藥後30分鐘~1小時後,若無再嘔吐,可逐漸恢復進食(由清淡流質飲食開始)。
二、症狀較嚴重者
無法進食或合併其他症狀(脫水、腹瀉等)需就醫,由醫師判斷後續處理方式。
若有以下症狀就必須送醫
一、反覆嘔吐超過4~6小時,無法進食(尤其是不吃也吐的狀況)。
二、脫水現象或活動力下降,1~2歲的小朋友更要注意小心。
三、嘔吐物含深墨綠色的膽汁、鮮血或深咖啡色血塊。
四、合併其他症狀:發燒、腹痛、腹脹、腹瀉、抽搐、意識不清、頭痛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