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裡若沒有了在乎,會只剩下工具性交換。這樣的關係取代性高,而且無法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

工具性,指的是只有利益交換,沒有情感交流。像是有房子可以住、有東西可以吃、有錢可以花、家務有人做……
一個會離家出走的小孩,就是在外面找到了可以取代家裡的工具性關係。他在外面有地方住、有東西吃,他就不再需要「忍氣吞聲」地待在家裡。他覺得在外面的關係裡可以獲得更多的「尊重」,甚至獲得家裡所沒有的情感交流(超過工具性關係了)。

所以,一段關係中,我們如果沒能讓雙方感受到對彼此的在乎這段關係就是岌岌可危、名存實亡,隨時都有可能被別的人給取代了……

控制,就是沒在管對方感受、意願,只希望對方遵從我們的期待。一旦對方的反應不是自己所預想的(例如:不想馬上放下手上的玩樂來幫我們),就會產生很大的不安。會生氣、會著急、會難過,還會讓你想很多……

想著「他是不是在跟我作對」、「他是不是背叛我」、「他是不是不夠愛我」……這些想法很多都不見得是真的,但我們「不安的情緒」會讓我們以為這些想法就是「事實」。偏偏那些都是我們內在很害怕面臨的情況,如果我們當真,內在的恐慌將會一發不可收拾,表現出來的負面情緒反而將他推離我們更遠,讓我們更無助。

「他如果在乎我,他會為了我而改變」這句話不完全錯,但有很大的前提必須先達成。一個人要改變,有三種原因:
1.趨吉(有好處)

2.避兇(拿走壞處)

3. 在意別人

他在意你,他的確有可能為了你而開始有點改變,

但是!!!

他為了你而改變自己,不是因為他想證明他愛你,

而是因為他知道:你也在意他。

如果我們沒先讓對方感受到這點,他就很難為了我們而改變。在乎一個人,是不會馬上想到回報的。

如果我們在乎、重視他的想法、他的感受,我們就會尊重他的意願、會設想他的狀況,所衍生的不是強迫,而是體諒和關心。我們有先做到這點嗎?如果沒有,就比較難在「他已經感受到我們在乎他」的前提下,為了在意我們而改變他自己。(教養中的尊重與在乎是重要的,但還有別的面向需要考量,留待別篇再談)

愛很難證明,讓對方自然主動地信任自己,比較實際。

真的很不安的情況下,怎麼努力都很難證明愛。只想控制對方來完成自己期待的情況下,所謂的證明就淪為情緒勒索。

 

?本文經林維信心理師授權同意轉載,原文見以下連結: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